8月30日,工信部旗下專業IT媒體賽迪網發表北京朗道新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海波先生的文章:https://www.ccidnet.com/2023/0825/10610793.shtml。內容如下:
隨著互聯網在中國的普及和蓬勃發展,我們正面臨著人類歷史上又一次偉大的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是以互聯網產業化,工業智能化、一體化為代表,以人工智能、清潔能源,無人控制技術,量子信息技術為主的全新技術革命。能否抓住第四工業革命的歷史機遇是關系大國崛起,中華偉大復興的重要關口。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牢牢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做出一系列新論斷新部署新要求,為引領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通道。
在工業革命4.0的宏觀時代背景下,各行各業都在由傳統的生產、組織模式飛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靠攏、轉型,這是一場關乎國家和行業命運的攻堅生死戰;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成功,意味著脫胎換骨,鳳凰涅槃,搭上時代的列車;失敗意味著將被扔進歷史的垃圾堆,無情被淘汰。
建筑行業在工業革命4.0的時代洪流中,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關于互聯網和數字化、智能化相關論斷和部署為依據,解放思想,躬身入局,超前謀劃,精耕細作,取得了非常好的階段性的成果。但是我們應該看到比較于其他行業,建筑行業的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升級相對滯后。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建筑信息化投入占總產值的比例僅0.1%左右,遠低于發達國家1%的平均水平,較國際平均水平的0.3%也有較大差距。據麥肯錫《想象建筑業數字化未來》報告統計,在全球機構行業數字化指數排行中,建筑業在資產數字化、業務流程及應用數字化、組織及勞動力數字化方面據倒數第二位,僅高于農業。
造成建筑行業數字化轉型目前這種局面的原因,除了以上所陳述的投入不足外,個人認為還有以下原因:
首先,建筑行業從立項、規劃、設計、施工、管養階段各自既獨立又互相關聯耦合,但是從責任主體、規范標準、成本費用、邊界條件等又各自獨立實施,從立項開始向后一階段流轉過程中,整體面向信息化和數字化的頂層設計、統籌規劃以及交付均沒有在一個標準和規范下實施完成,而是“各掃門前雪,那管他人瓦上霜”,從而形成了自我保護機制和壁壘,各自為政,導致最后互聯網“互聯”連不起,數字化無“數字”。
其次,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客戶”和“用戶”的一致性問題,甚至相互割裂和矛盾。“客戶”是出資方,負責系統頂層設計,“用戶”是基層使用方,負責業務流和數據流的生產。客戶的頂層設計和用戶的業務流、數據流之間互通、銜接和耦合深度不夠,甚至互相矛盾和沖突,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客戶和用戶之間需求不一致。頂層設計必須有高度、深度和廣度,往往大而全,作為企業高層管理者要的是結果,這些要求無可厚非,天經地義。然而,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基層的用戶親自操作業務系統,為系統提供最底層的業務流、數據流,再高大上的頂層設計也是無根之木。客戶是出資方,系統建設方必須重視客戶的訴求,所以系統建設方必須聽從客戶這個指揮棒的指揮,但是這樣往往就忽略“用戶”的需求,甚至完全沒有考慮用戶的感受,導致系統建設完成后界面不友好,使用不便捷,“用戶”不買賬,最終導致沒有底層的業務流和數據流。沒有基層的業務流和數字流的支撐,系統猶于建在沙漠上的大樓:根基不穩,搖搖欲墜!即使頂層設計再完美也是海市蜃樓,曇花一現,無法達到最初的設計目標。
第三,建筑行業業態很多,涉及到的行業和技術門類龐雜,即使把某一個細分領域做到市場的認可,工程量都是海量的且耗費時間周期均較長(以年計),疊加行業技術、設備、工藝、組織架構以及軟硬件等的快速迭代,建筑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在統籌設計階段還需要對接國際國內最前沿的技術、設備、軟硬件等,導致整個行業在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中工程量巨大,負擔過重,步履緩慢。
第四,建筑行業沒有解決流程和組織架構的標準化問題為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帶來障礙。大家知道,沒有標準化就沒有數字化、智能化,標準化是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前置條件。但是由于建筑行業的行業特殊性,特別是施工企業流程標準化程度不高且不同企業之間還有巨大的差異。各施工企業的組織架構、管理模式、生產模式不同又衍生出合同管理、現場管理、結算管理等等一系列的差異和變化,各種情況相互交織、耦合、疊加,導致情況非常復雜,為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帶來一定困難。
最后,影響建筑行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還面臨舊習慣、舊勢力的阻力。建筑行業是一個相對粗放的行業,精細化程度相對低一些。多少年來,由于技術和管理手段的限制,很多東西都是在相對混沌和模糊狀態下實施,模式根深蒂固,結果相對粗放。以前行業里有說法:修隧道利潤最高,因為在當時技術條件下隧道施工沒有技術和手段沒有辦法完全監管到位,協作隊伍往往通過節省材料的方式節約成本。但是隨著檢測技術的發展,現在我們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對隧道全斷面進行“透視體檢”,以節省材料的手段節約成本已經完全沒有可能,這就是技術發展帶來的變革。變革本身就是一個打破舊的利益格局,從新分配利益的過程;所以建筑業實現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后企業將實現實時、穿透式管理,管理各層級數據共享、透明,所有流程、審批、數據流全部都在陽光下運行,徹底擺脫以前的混沌和模糊狀態。從行業的角度來講,摒棄舊習慣,建立行業新秩序大概率會有一個新舊勢力博弈過程。
今年8月21日,財政部正式對外發布了《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并自2024年1月1日開始實施。數據資產入表標志著國家把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堅定決心,有助于有效反應企業在數據要素方面的投入和收益,增厚企業資產,輔助國家加強對數據要素市場的統籌管理,開啟數據要素產業的大時代。《規定》的發布再一次說明了國家支持各行各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堅定決心。對于建筑行業來說,我們別無他路,只有堅定信心,緊跟時代步伐,勇攀高峰,做大做強建筑行業的數字資產,盡早實現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從而鳳凰涅槃,展翅高飛!